御用珍稀南药巴戟天
御用珍稀南药巴戟天
众所周知,我国历代皇帝的寿命普遍比常人要短,因为他们不仅要处理大量的国事政务,而且还拥有众多后宫嫔妃,精神和阳气损耗大于常人。但有一位皇帝活到了89岁的高龄,他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什么乾隆能如此长寿?这甚至引起了英国皇室的关注。在乾隆83岁寿辰之际,英国皇室专门派来使者,在祝寿的同时探寻其长寿之道。面对满脸惊讶的英国使者,御医们不无自豪地介绍说:“吾朝皇上日常所进之养生补品中,有一种珍贵的中药,名曰巴戟天。”
珍稀南药,健体有奇效
被乾隆皇帝御用的巴戟天,自古以来在我国就被视为补肾壮阳的奇药。早在汉代的《名医别录》中便记载了巴戟天的药性和功效,称其味辛、甘,性微温,归肾、肝经,能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常用于阳痿不举、小便频数、宫冷不孕、风湿酸痛、肾虚、腰膝酸软等症。类似的记载在《本草纲目》《本草正义》《本草经疏》《本草求真》等明清两代的医药典籍中更是频现,足见经过乾隆皇帝的御用之后,巴戟天补肾壮阳健体的功效已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
巴戟天不仅是宫廷的御用良药,而且是著名的珍稀南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特殊而盛产药材,品种多达1500余种,它们被国内药学界统称为“南药”,其中的巴戟天正是凭借神奇的壮阳功效,与槟榔、砂仁和益智仁一道被誉为“四大南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巴戟天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C、11种氨基酸和16种微量元素,以及甲基异茜草素等特殊成分,对提高男女性功能强度,防治肾虚阳萎、子宫虚冷、风寒湿痹和腰膝酸痛等尤有奇效,因此素有“北方高丽参,南方巴戟天”的美誉。
其貌不扬,却成濒危种
从外表上看,巴戟天不过是一种其貌不扬的植物。这种茜草科的藤状灌木有着非常柔弱的身躯,通常呈攀援、缠绕或平卧状生长。其嫩枝密被短粗毛,老枝则呈棕色,具细棱。双子叶对生,顶端急尖、渐尖或具小短尖。叶形多变:旱阳裸地生长的,叶为倒卵形;疏阴裸地生长的,叶为线状倒披针形或近披针形;攀援于灌木之上生长的,叶有倒卵形、倒披针形和倒卵状长圆形等多种形态。其头状花序近球形或稍呈圆锥状,顶端聚生3~15朵花,花萼倒圆锥状,花冠白色、肉质,花期4~7月。其果实为聚花核果,近球形,熟时橙红至橘红色,果期7~8月。
虽然巴戟天的植株形态很平凡,但它的根部却非常神奇。其新鲜的肉质根肥厚,圆柱形,不规则地断续膨大呈念珠状。药材巴戟天就是由这种根部加工而成。将秋冬季节采挖来的巴戟天肉质根洗净后,在阳光下晒至五六成干,用木棒轻轻打扁,再晒至全干即成。此时的巴戟天呈扁圆柱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黄棕色,具纵皱及深陷的横纹,形状与鸡肠十分类似,因此民间又将巴戟天称为“鸡肠风”“猫肠筋”或“兔儿肠”。
巴戟天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两广和海南、福建等地。长期以来,因滥采滥挖致使其野生资源大量减少,分布区域日益缩减,现已被列为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近亲奇果,名满太平洋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原产地都是在中国,那么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巴戟天,其原产地是不是也在中国呢?对于这个问题,古代医学典籍似乎没有异议,现代学者却有不同的看法。北京某中医医院的医师就在其个人网站上撰文,称产自太平洋夏威夷的热带水果“诺丽”果就是巴戟天。他认为,诺丽(Noni)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诺丽在印度被称为Och;在马来西亚被称为Mengkudo;在中国被称为Ba ji tian(巴戟天);在东南亚被称为Nhan;在加勒比海叫止疼树;在澳大利亚被称为奶酪果。
据说,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南太平洋群岛的人们就发现这种遍布小岛的小型开花灌木“诺丽”,其果实具有强身健体的效果,于是开始取用,并将其视为上帝的恩赐,尊其为“植物之后”。成熟的诺丽果具有浓烈的臭味,因此又被称为“呕吐果”,虽然其果实味道难闻又有苦味,但在粮荒之年,仍被人们当成救荒的食物。在某些太平洋岛屿,目前仍有当地人拿新鲜或煮过的诺丽果当主食。东南亚与澳大利亚原住民也习惯以其鲜果蘸盐生食或将果实加入咖哩煮食。经过人工引种栽培后,诺丽如今已在太平洋各岛屿广泛传播,并被誉为“热带水果中的皇后”。
事实上,诺丽和巴戟天并非一回事,从两者的植物拉丁名上就能看出端倪,巴戟天的拉丁名为Morinda officinalis How.,诺丽的拉丁名则是Morinda Citrifolia.。另外,巴戟天是藤状灌木,诺丽的植株通常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不过,它们确是同科同属的近亲品种,因此很容易混为一谈。正因如此,我国不少地方的人们又将诺丽叫成“海巴戟天”,这倒是比较贴切的,因为诺丽就是太平洋各岛屿上的巴戟天。
转载-【责任编辑】赵菲